第818节

2025-08-18 6001字 6阅读
左右滑动可翻页

    虽然化妆店在这儿,她每个月还有房租拿,但相比较那些能让她挣钱的顾客,这点房租就不算什么了。

    “我也确实发现这个问题了。我觉得,要不咱们把化妆店搬到秀水街去吧?”

    跟张凯琪合作的新店就开在秀水街,前段时间徐婉宁去过一次,虽然那些服装店的老板,一个个眼睛都长在了脑袋顶上,但不得不说,秀水街那种地方,更适合开化妆店。

    正好,徐婉宁在秀水街还有房子,就在新饭店的隔壁,面积不小,上下两层半,用来开化妆店绰绰有余。

    只是,那房子现在还没有装修,而她,又即将启程去黑省,所以年前肯定是搬不过去了。

    “回头我找人把那个房子重新装修一下,等年过完以后,咱们再找个时间搬过去。”

    眼下,就只能这个样子了。

    “其他店,目前都已经陆陆续续放假了,你们这儿……”

    “不放假,我们坚决不放假!”不仅仅是韩蕊,就连几个新员工也坚定地说道:“我们还年轻,正是努力拼搏的时候,眼下生意又这么好,要是这几天就关门,得少挣多少钱啊!”

    他们倒不是共情徐婉宁,想给她多挣点钱。

    问题是,他们的提成跟化妆店的营业额挂钩,生意好了,他们挣的自然也就多了。

    “那行吧。”徐婉宁无奈地耸耸肩:“那店就继续开着,你们这几天就算是加班了,我会额外给你们算加班费。不过这个费用,得等我从黑省回来以后再给你们结算,没问题吧?”

    张文婷和韩蕊肯定没问题,她主要问的是几个新员工。

    见大家都没有意见,徐婉宁这才离开。

    从化妆店出来,天都半黑了。

    她骑上自行车回了家。

    忙碌了一天,饶是徐婉宁向来身体素质不错,也还是感觉到有些疲惫。

    但回家歇了不一会儿,她就又继续忙碌起来。

    给杨老板打电话。

    因为临近年关,羊城那边的小商品市场,肯定会有很多新货,等过完年再传到京市来,就有些不赶趟了。

    所以徐婉宁想打一个时间差,让杨老板帮她多弄一点,到时候让三哥帮忙拿到精品店去。

    杨老板很爽快地答应下来了。

    “对了徐老板,正好我三姐夫跟我五姐夫都在我家,他们也有话要跟你说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

    最先接电话的是三姐夫余老板,他刚一拿起电话,就对徐婉宁说道:“徐老板啊,我们的化妆品生产线已经很成熟了,目前仓库里的囤货,少说也有上万套。到底什么时候才可以开始售卖啊?”

    也就他家大业大有点积蓄,再加上徐婉宁也投了不少钱进去,要不然的话,单单是积压的这上万套的产品,就足以把他给压破产了。

    余老板不是不着急,但就在他每次忍不住要给徐婉宁打电话的时候,都被杨老板和杨三姐给劝住了。

    第1352章

    清心牌护肤品,徐婉宁不单单技术入股了,之后还追加了一点投资。

    虽然她追加的金额不多,但投入了精力和钱财,她哪儿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汇聚了几家人精力的护肤品销量不高?

    所以,杨三姐和杨老板都拦着余老板,生怕他说错了什么话,再得罪了徐婉宁。

    徐婉宁其实一直记着这件事,之所以之前没有把精力分出去,一来是产量不够,二来,也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。

    而眼下,临近年关,时机已经到了。

    电话里,徐婉宁问余老板:“咱们清心牌护肤品,目前还没有在国外销售吧?”

    余老板立刻回应:“咱们之前不是说好了吗,要做全华国目前最好的国货品牌的护肤品,所以我就没有往国外卖。”

    其实,没有往国外销售,不单单是余老板说的这个原因,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,是国外的护肤品以及化妆品,都已经成熟了,华国品牌的护肤品就算出口到国外去,销量也不会高。

    因为进出口会产生很多额外的费用,意味着单价要上涨,虽然还是比不上国外的售价贵,但却没有了竞争力,销量自然不会高。

    既然这样,倒不如稳扎稳打在国内把名气打响。

    “现在第一步,就是让咱们清心牌护肤品,进入到各大百货大楼,记住,一定得是百货大楼,供销社都不行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余老板不是很能理解。

    毕竟,百货大楼一半只有省城和大一些的县城才有,而供销社可以说是遍地开花。

    如果只供货给百货大楼,那销量不会太多。

    “咱们的护肤品走的是中高端路线,一套就要一百多,寻常人家并不舍得花这个钱来买。”

    而且,既然已经决定要走中高端路线,该有的逼格肯定要有。

    坦白讲,供销社也不适合卖动辄上百块的护肤品套盒。

    “另外,咱们应该匀出一点钱,在报纸上打广告。”

    “打广告?”

    这三个字,对于余老板而言格外陌生,显然之前没有听说过。

    徐婉宁查过资料,现在还没有电视广告这一说,所以只能在报纸上打广告。

    目前华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就是华国日刊以及京市晚报,只要在这两份报纸上占据哪怕很小的一个版面,也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。

    人都有从众心理,也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影响,而打广告如此新颖的方式,肯定会让很多愿意花这个钱的人趋之若鹜。

    余老板还是不太能理解,但他在杨三姐和杨老板的劝说下,还是决定听从徐婉宁的安排。

    反正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,他反对也没有了异议。

    “如果你没什么意见的话,我这边就开始联系报社打广告了。至于费用,我先垫资,等之后盘账的时候再说。”

    “行,都听你安排!”

    挂了余老板的电话,徐婉宁又拨了一通电话出去。

    早在得知清心牌护肤品开始量产的时候,徐婉宁就已经通过自己的人脉联系到了报社的工作人员,甚至连要打广告的词都写好了,为的就是这一天。

    要不是她必须得陪着林母回黑省老家,徐婉宁甚至还想斥巨资,做一做电视广告。

    但那个花销实在太大,动辄就得几万十万块钱,在清心牌护肤品还没有得到回报之前,徐婉宁也不敢贸然去做这件事。

    毕竟是跟人一起合伙做的生意,总要考虑一下别人的心情。

    不过,报纸的效果也不会太差,等她从黑省回来,肯定能听到好消息。

    翌日清早,一家人早早地出发去了火车站。

    因为跟徐母约定好,今年会回京市过年,所以徐婉宁没让家里人来送。

    徐茂迎依旧买的卧铺票,因为临近年关票已经紧张,所以孩子们都没有票,四个孩子和三个大人挤一挤,睡上几觉就到了黑省。

    去年过年回黑省的时候,徐婉宁特意提前给公社的陈社长打过电话,还是春花食品厂的孙厂长开着车来火车站接的她。

    但又因为风干兔的事情闹得不愉快,所以徐婉宁这次索性谁也没给说,出了火车站以后,叫了两辆人力三轮车,拉着她们到了车站,又一路辗转了好几次,可算到了大江村。

    林母到底年纪上来了,连着坐了三四天的车,又在路上颠簸了这么久,终于看到自己熟悉的大江村以后,她不禁悄悄红了眼眶。

    徐婉宁敏锐地察觉到了,急忙问道:“妈,您是不是不舒服啊?”

    都怪她,考虑得不周全,让林母坐了这么久的车。

    林母急忙说道:“没有不舒服,我身体硬朗着呢!我啊,就是想到自己这么大岁数了,却只能一年回来一次,这心里就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。”

    老一辈的人都说落叶归根,林母以前年轻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,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,眼下却是能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心境了。

    徐婉宁难得沉默。

    林母见状,忙道:“阿宁,妈就是忽然感慨一句,没别的想法,你也别多想!对于妈来说,哪里有你们,哪里就是家!”

    一家人,就要整整齐齐地生活在一起,不论是在京市还是在大江村,只要一家人团团圆圆的,比什么都好。

    真要让林母舍弃林安林荃和几个孩子回到大江村生活,林母也舍不得。

    因为临近年关的缘故,家家户户都开始筹备着年货,所以村里比往常热闹了许多。

    林家人知道这次不会在村里住太久,所以带的行李也不多,每人就是一个小袋子,带着必备的生活用品和换洗的衣物。

    刚刚走近村里,还不等林母好好观望一下自己阔别了一年之久的家乡,就听有人扯着嗓子大喊,“快让我瞧瞧是谁回来了?这不是林家嫂子吗?”

    林母面带浅笑,笑意盈盈:“对,是我。今天刚回来,什么都还没有安顿,等明后天,招呼大家一起去我家吃饭!”

    跟村里人简单打了招呼,林母就准备回家。

    第1353章

    但是走了几步她才发现,身后竟然跟了一长串的“尾巴”。

    有跟林母以前私交不错的婶子上前,跟林母并排走着,不满地说着:“你说说你,都要回来了为什么不提前打个招呼,就跟去年一样,村长通知我们了,我们也好帮你们打扫打扫房间。”

    “眼瞅着都一年多没住人了,屋子里的灰大的哟,你们不好好打扫。今儿晚上都别想睡!”

    林母笑道:“嗐,这不是临时决定回来的嘛。票一买就回来了,之前也没确定好时间,索性就没说。你们不是还要去买年货吗?快去吧,别耽误了时间。”

    “你都回来了,我们还买啥年货啊!再说了,家里那么多人呢,谁去不成非得让我们去?我们陪着你回去,好好地把家里拾掇拾掇,好让你们一家人早点歇息!”

    村里人的质朴和热情,徐婉宁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。

    甚至村里人都没有给她们拒绝的机会,就热情地帮忙打扫卫生。

    虽然家里常年无人居住,但该有的工具一样不少。

    徐婉宁将行李放下以后,原本也想跟着一起干活儿,结果却被婶子们拦住了。

    “你们坐了几天的车,估摸着都累坏了,先擦张凳子坐着歇一会儿,我们很快就收拾好了,用不着你们搭手!”

    徐婉宁和林荃实在没办法,只能默默地坐在院子里。

    她坐了一会儿缓过劲儿来,就开始从包裹里往外掏东西。

    大部分东西都存在空间里,行李袋里只有很少的一部分,就是为了掩人耳目。

    包括但不限于各种从京市带回来的小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