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货郎 第133节

更新时间:2025-07-12 06:09 作者:Q弹蘑菇汤 阅读量:6
    这些事处理好,纪彬带着包达慢悠悠地往家的方向走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刚走到路口,就看到引娘拿着两件披风过来,后面还跟着活蹦乱跳的狼大狼二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雪花逐渐变大,它们两个玩得还挺开心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纪彬笑着走向引娘:“这么冷,不用出来的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引娘摇头:“都下雪了啊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是啊,都下雪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天渐渐会更冷,也该过年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场雪的到来,让人们离年关更近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但这个年大家心里却格外轻松,甚至格外盼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年到头,好不容易休息一段时间啊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要知道这一年里,他们每个人都做了很多活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因为下了大雪,宣老爹他们也要回堰河村了,现在私塾修了一半,估计再有一个月才能建好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进度比想象中要快很多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现在暂时停下,等到明年一月底才能再开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村里人渐渐也闲下来,去刺绣坊的妇人们却更多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毕竟刺绣坊有炭火啊,还是上好的木炭,随时都有热水,可太舒服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但最近做的刺绣只能放到引娘这里,从春安城到纪滦村的大车也要等到明年天气暖和再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至于什么时候天稍稍回暖能走路,那谁也说不准,估计跟私塾开工时间差不多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所以刺绣坊的大家也没那么赶时间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以前回家还会继续做针线活,可现在一离炭火,谁都不想动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大家还忍不住笑,说自己现在都娇气了,不像之前那么受得了冻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是肯定的,能暖和,谁想挨冻呢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李裁缝则彻底不做了,而是给自家儿子做新衣裳,里面还用了羊绒填充,看着就暖和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村里不少人也找李裁缝帮忙,可她今年辛苦,只愿意给自己孩子做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大家也都理解,毕竟李裁缝今年做了不少刺绣呢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李裁缝不接这活,倒是让邑伊县的黄家彩帛店赚了笔银子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毕竟纪滦村几乎家家都有余钱,自然一窝蜂的做新衣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只是那黄家不地道,见去的人多,竟然临时加价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好在邑伊县还有其他愿意做活的裁缝,算是让大家都赚到钱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现在的邑伊县里,都在说纪滦村已经跟荆高庄那样有钱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当然,这有点夸张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过多点闲钱是真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毕竟今年收成好,还做了其他活计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时间村里热闹得很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估计还在忙的,也就只有酿酒坊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酿酒坊十几个人忙得热火朝天,他们在做今年最后一批酒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黄米酒跟黄桂稠酒已经停工,就等最后一批酸果酒酿成,他们也要放年假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也就是酿酒坊的炭火足,不然大家真的干不下去啊,因为真的很冷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雪已经一尺深,家里的水都能结冰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十一月二十五,今年最后一批一万斤的酸果酒终于酿好,直接被送到邑伊县那些订酒的商户手中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没错,纪彬先清的订单,就是来纪滦村订酒的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为什么,谁让他们离得近啊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现在别说去春安城了,就算去盘临县也是不行的,那么大的雪,真的没法走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清了这几张订单,大家明显都松口气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更重要的是,他们酿酒坊要休息了啊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真的要休息了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在纪彬跟里长的商议下,酿酒坊的所有伙计们,一人两钱过年红包,一人一只鸡一只鸭,一匹布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都是酿酒坊的公账里面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至于纪彬私下给包达的补贴,那就是另外的事了,不用拿出来讲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同样的过年红包,纪彬引娘还给了刺绣坊的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当然不是人人都有,而是六档以上的绣娘,都会拿到过年礼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之前给绣娘们的绣工们分档,原本最高是李裁缝,是二十二档,一块刺绣能到拿四千文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然后来了个黄娘子,跟李裁缝一样,也是二十二档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现在最高是柴巧晴,虽然她做了新郎服之后,再也没做过活,但在刺绣坊里,她是三十二档,一块刺绣六千文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至于这个六档以上,那就是一块刺绣能拿八百文的绣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已经非常不错,六档以上的绣娘,刺绣坊现在一共有十五个,她们是刺绣坊的中流砥柱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给她们送年礼一点问题也没有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些单子都是引娘拟的,很快安排人送过去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每人四百文,也就是两钱的红包,然后一只鸡一只鸭一匹布,还有两坛酸果酒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东西都实在,全都是大家能用到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邑伊县的柴家自然也收到了,还是两份,一份是柴巧晴的,另一份是柴尺娘子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临近过年,柴尺也忙得很,抽空让人送来感谢,说等过年的时候一定过来串门,让纪彬备好酒菜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邑伊县里,不仅柴家有,蔡姐姐也是有的,她跟着柴家女子们学绣技,进步当然快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上次送炭火都有,如今又拿了这些礼物,蔡姐姐一家如今已经不敢小瞧她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纪彬看着引娘的安排,所有的准备都很妥当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给刺绣坊烧茶打扫的王大娘也在其中,毕竟这可是正式员工,引娘自然是没忘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两人一边给钱,一边给年礼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差点又得了个散财童子的称号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过众人都明白,谁让他俩手头生意多呢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些散的财,可都是以前挣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至于有人问,哪来这么多鸡鸭,肯定是引娘五姐家养的啊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那几百只鸡鸭,如今肉正嫩,味道正鲜美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毕竟养在河边,吃的都是鱼虾水草,都是好东西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反正狼大狼二是真的喜欢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它们俩现在每天早上出去转一圈避开人活动活动,中午闻着饭香就回来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下午就在厅堂炭火旁敞开肚皮睡觉,别提多舒服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五姐跟五姐夫问纪彬引娘借了十五两银子,立即买了鸡鸭鹅小崽儿,养了两三个月也差不多能吃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还是时间太紧,不然还能再养养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但现在十一月底,十二月了,该卖都要卖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两人现在晒黑了不少,可脸上笑容却多了,平日里靠着禽蛋都赚了不少钱,之前还给纪彬家送过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现在年底,荆高庄,纪滦村的人都来买过年吃的鸡鸭鹅,每日都能卖十几只呢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都把宣家其他姐妹馋坏了,没事都来打听他家赚了多少钱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也就同受引娘纪彬照顾的宣家三姐没说什么,其他人恨不得看看他俩的钱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可五姐跟五姐夫平时就不爱说话,提到钱更是不讲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们两个还算着,把鸡鸭鹅都买卖,添上之前卖禽蛋的钱,就能把引娘家的账给还上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欠钱的感觉总是不好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谁知道这钱没还,纪彬就让柴尺包达过去买鸡鸭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酿酒坊十七个人,刺绣坊带上王大娘十六个人,还有杂货店四个人,给柴尺两只鸭,两只鸡,再有未来私塾先生万秀才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更别说自家还要买个十来只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口气买了五十只鸡,五十只鸭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幸好纪彬还雇了有牛车的纪堂叔跟柴尺他们一起过去,否则都拿不回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堰河村有人还算在酸五姐跟五姐夫,说他们两个从引娘纪彬那借钱,养好牲畜之后再卖给人家,这不是空手套白狼吗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纪彬就是怕这种说法,所以自己才不去堰河村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在他看来,这种话挺没道理的,他拿着钱就能只能变出鸡鸭鹅了吗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还不是人家辛辛苦苦养大,他家才能吃肉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家狼大狼二才能吃到打饱嗝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养这些东西也很费神的,不能因为酸,就说什么没付出吧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等东西拉回来的时候,纪彬看着都头疼,好在很快分出去,家里瞬间清静很多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收到年礼的人家,都对纪彬引娘心存感激。

热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