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章 推手

更新时间:2025-03-31 09:09作者:吹九醒阅读量:3
    刘辩心神一动,将此事记在心里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只是可惜祢衡也不知道太多细节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怎么看起来这张名嘴是被利用了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祢衡似乎也意识到了问题,开始审查这几天的记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最终也没有定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都散了吧。”许褚开始驱赶着围观的士子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人太多,不利于保护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很不稳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有的人胆子很肥,直接冲过来跪下,诉说着什么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只不过被拦住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隐隐听到,“鸿都门学”不公之类的话语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这是怎么回事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祢衡拱拱手,道:“还不是那些外地赶来的寒门,千里迢迢来鸿都门学参加秋试,结果没有被选上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心怀怨愤吧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对此,祢衡非常不屑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机会已经这么多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你还是挤不进去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就是本身的问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像这种怨天尤人的,他还真是看不起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在以前,寒门除了投靠达官贵族,能有什么机会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现在鸿都门学开了一个新的口子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有些人还不知足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怨得了谁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司马懿也是露出鄙夷的神色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注意到了这一点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祢衡、司马懿二人都是有识之士,竟然连他们都看不起寒门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看来这一届的寒门,真是没几个人才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过转念一想,也就明白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教育没有跟上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寒门想要学习,所付出的代价,是世家子弟的两三倍,甚至更多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没有资源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没有人脉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甚至连书籍都没有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如果有幸拜了一个好老师,还能读老师的藏书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若是连老师都没有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那就是命苦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寒门和世家两大阶级的水平,差距太大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一心扑在科举上,还是有失偏颇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教育的问题,还没有解决呢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像三国里耳熟能详的谋士,哪一个不是出身世家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周瑜就不必说了,父亲是洛阳令,还有一个大司农的长辈周忠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司马懿出身河内司马氏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诸葛亮也是琅琊诸葛氏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陆逊也是世家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荀彧、荀攸更不必说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贾诩都有厉害的祖先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就算是其貌不扬的庞统,也是名士庞德公的侄子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大汉,是天下人的大汉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不可能助长世家的气焰,让他们一家独大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尤其是九品中正制,毒瘤一般,遏制了天下寒门晋升的道路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在南北朝时期,更搞笑的是,有的人一出生,就是官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比如说王羲之的儿子,王徽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就闹过一次笑话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王徽之在军营里,整天无所事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车骑将军恒冲问他:“王参军,你在军中管理什么部门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王徽之牛逼哄哄地回答:“不知道是什么部门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经常看到有人牵马来来往往,大概我是个养马的吧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恒冲又问:“那你管理着多少匹马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王徽之翻了翻白眼:“我怎么知道呢?您应该去问我的手下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看似高风亮节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其实狗si都不是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真丶什么都不管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搞你的风花雪月去不行吗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非要出来祸害军政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曹操“唯才是举”,和世家争斗了一辈子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结果曹丕直接向世家妥协,用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寒门至此被打压几百年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直到科举出现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在大汉朝实行科举,无疑是不成熟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但是没有办法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没有打破这种局面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必须有先行者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按捺住招揽司马懿的冲动,先稳一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科举即将到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带着张魅娘又走了几圈,天黑了便回到了皇宫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然而不知道怎么回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曾经到过洛阳图书馆的消息,被人宣扬了出去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数千寒门子弟一同奔向图书馆,嚷嚷着伸张正义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告御状”等等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乱糟糟的一片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等到刘辩收到消息,这帮寒门子弟,已经杀到了宫门前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群情激愤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开始刘辩还以为是祢衡惹出来的麻烦没有处理干净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没想到竟然是因为鸿都门学一事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给了鸿都门学特权,那就是对司隶、兖州、并州、凉州之外的士子进行考核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却引发了不公正的事情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世家子弟联合起来,占据了大量的名额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寒门通过考试的,只有少数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天下十三州,都是大汉的领土,为什么四州之地通过考试的士子这么多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我们其他九州,就是后娘养的吗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鸿都门学不公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他们只收世家子弟,不收寒门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……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总之,矛盾就在宫门前爆发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没有急着解决问题,而是将蔡邕、宋忠、郑玄等大儒找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先问清楚情况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现在不清不楚,容易给人钻空子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满头大汗地入宫,解释道: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我等都是公平考试,绝对没有徇私舞弊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国丈的话,朕自然相信,只是其中有什么问题,请务必告知朕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长叹一声,知道这件事躲不过去,连忙解释道: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其实是这样的,世家子弟占据的比例,足足七成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但是,他们都是凭借着真才实学入选,鸿都门学绝对没有歧视寒门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他们的学识,确实差了一点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恍然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此次动乱,或许是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考不上,那只能把事情闹大,然后争取机会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久后,郑玄带着七个大箱子来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命人放下后,作揖道: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这些都是试卷,按照您的意思,鸿都门学都有妥善保存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您可以亲自看看,我们绝对公平公正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点点头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每个朝代,都会有士子聚众闹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现在不过是提前罢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过,除了这些寒门憨憨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背后到底还有没有幕后推手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才是刘辩最关心的事情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先是祢衡被坑了,当了别人手中的枪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现在又来这么一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真当刘辩好欺骗吗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处处透露出诡异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或许,估计是那些反对科举的世家出手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的意志,必须得到贯彻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科举,在这个时代来说,就是扶持寒门的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世家根本不需要科举这玩意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而现在寒门的表现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让刘辩非常失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如果这些就是他所期待的人才……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还不如继续用世家呢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仅得心应手,还很贴心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但是身为帝王,绝对不能偏袒一方,让一方一家独大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均衡之道,才是刘辩的选择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至于如何安排宫门外的寒门,刘辩心里已经有了一个计划。

热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