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零二章 考试

更新时间:2025-03-31 09:09作者:吹九醒阅读量:3
    刘辩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审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等到桌椅、笔墨纸砚安排妥当,已经过去了一刻钟时间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一看题目,忍不住点头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些都是目前的形势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比如说,蒸蒸日上的商贾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在刘辩的推动下,已经初具规模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甚至有逐渐扩张的趋势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于是,就有了第一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《汉初驰商贾之律论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大汉初立,穷人出身的汉高祖刘邦痛恨商贾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,重租税以困辱之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到孝惠、高后时,又“复弛商贾之律”“轻徭薄赋”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经商环境彻底放宽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大汉的商业得以蓬勃发展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到了汉武帝时期,出现了一大批大商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些大商人,赚取财富的手段残忍至极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最典型的,就是放高利贷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知道搞得多少人家破人亡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汉武帝又出手,打压了这些无良商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将赚钱的产业,收为国有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总之,这就是一部商人与朝廷的斗争史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《王莽治国论》就更狠了。(上一章出错)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比如说废除土地私有,实行土地国有制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还有钱币改革,铸造“大泉五十”,掠夺民间财富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《中州形势论》就比较具有地方色彩的题目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三道题的重点,都在“论”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就看各人本事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安静!不可喧哗!”蔡邕朗声训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再怎么说,这也是一场考试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该有的严肃,还是要有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绝对不允许徇私舞弊存在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科举,更应严格要求每一个学子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关乎朝廷颜面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场宫前考试,是刘辩一手促成,更不能出错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吵嚷声音停止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所有人都冥思苦想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玩意,不仅考核一个人的见识,还有思维的开阔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在八股文还没有盛行的现在,刘辩给了他们极大的发挥空间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只要不离题,就随便掰扯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有理有据就行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当然,按照惯例,还有引经据典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点就不需要刘辩操心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过看袁谭愁眉苦脸的样子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真担心自己的谋算会失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本来是教寒门子弟做人,让他们认清自己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要是袁谭不争气……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会假装不认识他们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们只是一般的考生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考得好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才会公布他们的身份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达到打脸的目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考试只有一个时辰,也就是两个小时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无疑是将时间缩短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但是考虑到天色,只能如此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扫了一眼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开始义愤填膺的寒门子弟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现在抓耳挠腮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少人无从下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就算勉强写下了一点,随后也是摇头晃脑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毕竟在场中,连一个三国名人都没有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完全不对他们抱有希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曹昂就能吊打他们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比起自己的弟弟曹丕和曹植,曹昂没什么文学作品史上留名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但是不代表他的水平不行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曹操的儿子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能说不行吗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喝喝茶,偶尔抬头看一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个时辰就这么过去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时辰到,停笔!”蔡邕喝道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可惜还是有很多人埋头追赶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刚要动怒,就被刘辩制止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让他们写,不收卷即可。”刘辩淡淡地道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而后,对应每个学子,刘辩安排一名禁卫下去收卷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那些超过时间仍然在做题的学子,试卷直接被揉成一团丢弃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怎么能这样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这是我的心血啊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们直接抓住禁卫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而禁卫都是些什么人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见过血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杀过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岂会让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欺负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够了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你们要机会,朕给你们了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现在要开始撒泼吗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朕要的是德才兼备之人,而不是市井无赖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的一声声呵斥,直击心惊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等到所有人安静下来,蔡邕这才朗声道: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糊名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禁卫纷纷行动起来,将卷子的名字盖住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收上来的卷子,一共4698份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也就是说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有数百人失去了资格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一次,就连同伴都没有可怜他们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毕竟他们要抢夺的,正是同伴的机会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做人,要自觉,要自律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主考官都说停笔了,难不成还要强调几次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做不到,就给朕滚蛋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想要让朕帮助你们,就拿出行动来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先从自身开始找问题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三天后,在此放榜,只放前一百名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话音刚落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底下有人问了:“陛下,若是能进前一百,我们就算过了秋试吗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摇了摇头,道:“这前一百,只是为了让其他人看清楚,你们彼此的差距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当然,这一百名中,若是有惊才绝艳者,朕可以再给机会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但不是每个人都有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何止是百里挑一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在场众人无不失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但是没有办法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科举,只是为了挑选人才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是给任何人开后门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只怕要很长时间,他们才会明白这个道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第一届科举,寒门子弟入选的人,肯定少之又少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毕竟教育水平摆在面前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改卷也没有绝对公平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只要是人,就会有喜恶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然明清八股文也不会这么火,好歹有个评分标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三个人阅近5000卷,恐怕要到地老天荒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安排了一些人手,给蔡邕等人打下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考生就先行离开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路上,袁谭都心惊胆战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怎么,显思没有发挥好?”曹昂问道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唉,着实一点准备都没有,这种水平,怕是要吃板子了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袁谭叹息着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你放心好了,陛下不会因为这点小事找你麻烦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不错,可是我老子会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曹昂这就爱莫能助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袁谭忍不住翻了翻白眼,刚到鸿都门学的时候,他老子袁绍可是一个月送来了七封信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意思都只有一个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管什么时候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都不能输给曹昂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袁绍和曹操亦敌亦友,“敌”也是因为竞争关系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不甘心,总是想压曹操一头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就算是生儿子,也不甘示弱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袁谭每次都输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要是让袁绍知道,这次直接在刘辩面前输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怎么会有好果子吃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子修,你选的哪道题?”袁谭突然眼前一亮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如果两人选的题目不同,或许还有一线生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《中州形势论》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袁谭大为诧异,忍不住继续问:“为何选这么偏门的题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中州,即河南地区。

热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