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一十二章 变革

更新时间:2025-03-31 09:09作者:吹九醒阅读量:3
    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声传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心里却不怎么好受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大汉朝的百姓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竟然连吃肉都这么困难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可是鸿都门学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就算是寒门,也是寒门中的有钱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们竟然连肉都吃不起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更何况是种地的百姓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觉得这样不行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给他们提供读书的机会还不成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还要有赚钱的补贴家用的机会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而最好的赚钱法门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就是给有钱人打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大汉家里有钱,又没什么文化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也就是商人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想了想,决定给鸿都门学添加一门课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算学刚好合适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教授他们现代的记账法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兼职风气搞起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动员会结束后,刘辩将心中的想法和蔡邕讲了一遍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却露出了不高兴的神色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鸿都门学的学子,不专心学习圣人之言,这怎么行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可以看出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已经很克制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如果是其他人提出来,恐怕他就要开喷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读书人,不好好的读书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去搞什么歪门邪道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坚决不同意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样说已经很委婉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读书人,也是要关注衣食住行的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国丈生在富贵之家,没有深刻的体会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你看看那些学子,其中而立之年的,不在少数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一个人从小读书到三十岁,他的吃穿从哪里来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不禁被问倒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可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在以前,读书是世家子弟的事情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最不济,也是富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哪有寒门什么事情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就算是圣人,也没有摆脱衣食住行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而衣食住行,与金钱有着密切的关系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只要是为了生存,金钱从来没有臭味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大汉百姓何其多艰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寒门子弟也不容易啊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的一阵感慨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让蔡邕放下了心防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过他还是有其他解决的办法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为何不从国库中……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朕打算兴蒙学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什么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吃了一惊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以后大汉百姓,想要读书认字,都可以前往蒙学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这才是要花钱的地方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一阵思索,最终还是被刘辩打败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所以,以后鸿都门学,不仅仅是为朝廷输送人才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还要专门培养一支教书先生队伍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否则以后人才不够用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点点头,这都是小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也是利于鸿都门学的事情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既然读书比不过别人,总要有一个出路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教书先生就不错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男儿当自立,都三十岁的人了,还不能养活自己,朕要这些官员有何用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鱼肉百姓吗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自己都不会赚钱,怎么教百姓赚钱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越来越觉得有道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就这么被说服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所言极是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旁成熟稳重的曹操,都忍不住笑了笑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若不是拼命忍住,恐怕早就笑出了声音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那就真的失礼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鸿都门学,要想成为当世显学,就必须要做到一点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又开始了他的忽悠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哪一点?”蔡邕好奇道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教书,他在行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可是怎么将鸿都门学发扬光大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觉得,只能靠教出来优秀的学生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仅此而已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的见识,更在蔡邕之上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当然不会被局限住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从今往后,定下一个规矩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只要每年缴纳500金,即可在鸿都门学旁听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吃了一惊,道:“陛下,这怎么可以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学习是神圣的事情,鸿都门学也是……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伸出手,示意蔡邕听他说完: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这些人没有直接参加科举的资格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他们只是有一同听课的权力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这才松了一口气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要是花钱就能参加科举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科举算什么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鸿都门学,又算什么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人数限制在五百人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每个人缴纳五百金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也就是说,一年鸿都门学就有了两万五千金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再加上国库的拨款,和朕的资助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鸿都门学还发展不起来吗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好像是这么一个道理……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脑子差点转不过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你以为朕是贪图那几万金吗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难道不是吗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瞪大眼睛,等着刘辩的解释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就连曹操都侧耳倾听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能出得起五百金的家族,能是一般家族吗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朕要把他们套牢了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原来如此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更能理解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些非富即贵的家庭,也是需要掌控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寒门都有机会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些人当然也会有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其中涉及到帝王的权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怎么敢插手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点头答应是最好的选择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更何况,这是壮大鸿都门学的大好时机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有权的,有钱的,都圈起来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以后这些都是鸿都门学的人脉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身为门主,蔡邕获益最大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谁敢不给他面子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想通了这一点后,蔡邕反而没有这么抗拒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要解决的,是两点麻烦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其一就是寒门子弟的“就业”“生存”问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其二才是鸿都门学的“自营”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任何时代都是有钱好办事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就算是汉灵帝,也常常有缺钱的时候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商讨完鸿都门学的发展以后,刘辩将话题转向科举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第一次科举,无论如何都必须成功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怎么样才算成功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那就是为朝廷选拔出可靠的人才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提了一些要求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频频点头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在科举方面,他们都是摸索前行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还有一点概念,蔡邕就真的是懵逼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比如说,刘辩提出了几点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两千人的考试,怎么安排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吃喝拉撒什么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还有,怎么防止学生作弊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阅卷怎么保证公平公正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进入考场,需要带什么,什么不能带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些都是问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必须商量出一个规章制度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然后按照规章制度执行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然考官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对,又如何约束学生呢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一听就头大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开始他以为,不就是大家坐在一起,考试而已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考完收卷拉倒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实际操作起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真的是太麻烦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需要面面俱到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如果没有刘辩提醒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还是一脸懵呢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朕说的,只是部分,剩下的,你们自己完善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尤其是作弊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一旦闹出笑话,朕可就什么脸面都没有了啊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蔡邕心中一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必须重视起来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对了,这次主考官,就麻烦国丈了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孟德进行辅助,抓纪律!”

热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