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二十一章 任命

更新时间:2025-03-31 09:09作者:吹九醒阅读量:3
    民意的引导,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只要稳定了整个社会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让百姓有吃有穿,他们自然知道该帮助谁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现在已经不需要刻意去讨好一地的百姓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有司隶、并州、凉州、兖州的支持,徐州百姓只要循循善诱即可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藏霸的退却,刘繇的失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奠定了朝廷对徐州的统治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无可动摇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相比于藏霸,刘繇好歹还支撑了一会儿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大肆宣扬此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扬州之所以会失败,是因为藏霸的出卖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个小子竟然不战而逃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反正失败和刘繇关系不大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不仅没有澄清此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反而推波助澜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消息直接隔着徐州,传到青州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藏霸差一点就气炸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要不是刘繇在下邳莫名其妙地失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藏霸又怎么会支撑不住呢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刘繇就是一个卑鄙小人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下次再和他合作,老子就是他孙子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愤怒过后,藏霸等来了朝廷的大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屯兵在徐州琅琊,气势汹汹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大有北上之势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藏霸的脸色,立刻垮了下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说好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呢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都退兵琅琊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朝廷竟然还紧追不舍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如此也就罢了,冬天都到了啊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朝廷还要掀起大战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都不怕死吗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藏霸怒气冲冲,找司马懿兴师问罪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司马懿一语道破:“朝廷为海盐而来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如果没有海盐,朝廷只依靠井盐的话,价格昂贵,同样受制于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因为井盐最大的生产基地在益州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从战国时期开始,蜀地就开始产井盐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到了汉朝,武帝设犍为郡,成为井盐重要产地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其中就有富世井、大公井等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可惜益州为刘璋统治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朝廷不承认刘璋的地位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璋自然也不会给朝廷好脸色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盐也就成为了重要的商品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百姓、军队都不可或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司马懿一句为“海盐”而来,藏霸也就明白了目前的局势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派遣了使者前往琅琊,与朝廷交涉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恢复贸易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上贡海盐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非常满意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不可以不在乎弱小的青州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但麾下的士卒,还是需要体恤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冬天作战并非不可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但要获得巨大的战果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否则就不值得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将士们吃苦耐劳,任劳任怨,刘辩也不可能压榨他们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想要拿出这么多的过冬物资,朝廷需要出血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还不如就此罢兵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还好此次战役,刘辩横扫三路诸侯大军,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山阳郡的屯粮点也没有被敌军攻破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耗费的钱粮都在朝廷的预算之中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原本半年到一年的战役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硬生生让刘辩控制在了半年以内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负责筹备物资的荀彧都懵逼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为了采购过冬的物资,他与商会沟通了很久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大家都达成了共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但军用物资,依旧不够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此战朝廷出动了二十万大军,加上地方部队,有三十多万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而刘辩又是一个恣意妄为的主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说不定还要搞冬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的命令虽然没有下达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但荀彧一直在紧张筹备中,少府贾诩、光禄勋荀攸都倾力支持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荀彧仍然忙得满头大汗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突然有一天,贾诩告诉荀彧,“你小子不用忙了,陛下准备凯旋回师”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荀彧是一脸懵逼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汇总情报后,荀彧这才知道,原来战役已经胜利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可思议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的效率,越来越高了呢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要是能力跟不上,那就太丢人了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荀彧感慨万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当臣子的,跟不上陛下的步伐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那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久后,一匹快马入京,让荀彧收拾一下,赶赴徐州,刘辩有事情交代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荀彧马不停蹄地赶往徐州去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终于在郯县与刘辩见面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文若啊,徐州虽然不是边境,但此乃四战之地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北有藏霸,南有刘繇,你有信心守住徐州吗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,就是任命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荀彧激动万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在朝廷当职,机会当然更多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但上面的位置就这么多,荀攸都已经九卿之一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再提拔一个荀彧的话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荀家的实力在朝堂上会膨胀起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不是刘辩想要看到的情景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荀彧很忠诚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一点毋庸置疑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但刘辩不会将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人的品性上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该用的手段,不会少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更何况,这对于荀彧来说,也是一场不错的历练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徐州刺史,位置也不低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臣愿意为陛下效犬马之劳!”荀彧拱手道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在守住徐州的同时,也要发展徐州。徐州本就是富庶之地,经过此次大战,虽然破坏了一次,但整体上还不错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尤其是下邳,替朕好好修复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朕也有对不起下邳百姓的地方。弥补就由文若替朕来做了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荀彧频频点头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下邳被水淹后,一系列问题暴露出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在战时,曹操已经进行第一阶段的整修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但还没有达到住人的条件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还只是人为的小洪水,若是自然灾害,或者黄河决堤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那场面才是难以控制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大水之后,必有大灾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所幸刘辩上位以来,并没有太多的灾难发生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大汉在一点一点地变好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在其他州,政权和兵权,都是分开的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但徐州比较特殊,受到诸侯的威胁比较多,朕会给你一定的兵权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不要给诸侯可趁之机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朕会命于禁辅助你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荀彧激动万分,连忙谢恩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点点头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徐州守军的数量,刘辩打算维持在十万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五万交给荀彧节制,守着南方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剩下的五万交给于禁,守备北方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如果藏霸和刘繇真的来进攻,只要坚守一定的时间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朝廷就可以派出援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十万大军看起来很多,实际上还不够地方防守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而且守军还有屯田之责,不会耽误生产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战国时期就是如此,全民皆兵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动则几十万大军出动,民夫也可作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虽然没有这么丧心病狂,但兵员与百姓的比例,的确很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对于生产来说,这是非常不利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但没办法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乱世之中,想要保住自己的劳动成果,没有足够的实力可不行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所以刘辩真有点“穷兵黩武”的味道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若不是粮食的产量提高了,根本不可能养着如此规模的大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安排好了徐州诸事后,这才班师回朝。

热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