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八十六章 公孙康的远见

更新时间:2025-03-31 09:09作者:吹九醒阅读量:3
    北伐真正的大战,进行了两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场是邺城之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朝廷对决刘备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最终朝廷取得了胜利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第二场就是渤海之战,埋伏引发的正面冲突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朝廷对决公孙瓒联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以联军的失败告终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以他实力再次证明了,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的含义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知不觉,时间已经来到了198年3月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草长莺飞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北伐的时间,还足够充裕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可以随时安排战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久前,北方传来可靠消息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渔阳太守邹丹战死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鲜于辅完成了致命突袭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位乌桓大将,完成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随后,又有消息传来,公孙瓒退守易京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开始囤积粮食,整备兵马,准备顽抗到底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光是情报中,就推算出,易京城内共计粮食三百万石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足够城内军民,吃喝一两年的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仅如此,公孙瓒不断地挖掘壕沟,加固城墙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副死守的样子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军帐中,刘辩正看着地图,安排作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幽州西部处于一种势力真空区域,朝廷必须率先接收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因为北方毕竟不太平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若是被鲜卑得知情报,他们一定会南下劫掠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到时候又会引发一场大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不可能让异族得逞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因此,接管幽州西部的防御,成为了今天讨论的重点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其中参与人员,就包括刘和与阎柔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个是刘虞的儿子,另一个是刘虞的部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阎柔在乌桓中,也能说上话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或许他没有什么出色的作战能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但是对付乌桓,或者与乌桓打交道,少不了阎柔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说到乌桓,就不得不一嘴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如今乌桓的生存方式,已经不是当初的纯粹的游牧民族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部落已经内迁入幽州,与大汉百姓混居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相当于一个小型的自治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个部落,就是一个自治城镇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般分部在幽州的代郡、上谷郡、渔阳郡、右北平郡,以及辽东郡等等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是当初东汉“以夷制夷”的作战方针形成的局面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简单地说,就是利用乌桓来镇守边疆、对付匈奴、鲜卑等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边疆的人口稀少,一直都是老大难的问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朝廷给予优厚的政策,鼓励百姓到幽州定居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可惜也没有多少人去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强制移民效果也不怎么样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于是,接纳草原民族,就成了一种办法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并州接纳了南匈奴,幽州接纳了乌桓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在特殊时期内,这些草原民族为大汉提供了很多骑兵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北军五校等军队,都有乌桓、匈奴骑兵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朝廷通过征召他们,为朝廷而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也正因为如此,刘虞才敢与乌桓展开贸易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因为在大汉官员看来,乌桓已经差不多融入了大汉,成为了大汉的一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现在真正的草原民族称号,落在了鲜卑头上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鲜卑人的战斗力,在乌桓之上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更北方的一些鲜卑部落,仍然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相当于“我越穷我就越厉害”,打架作战不惜命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乌桓都开始种田了,一部分人已经汉化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是说种田就怕死,只是缺乏了一种历练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以及不得不战的理由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为了保家卫国,大汉儿郎也不比其他民族差,甚至更胜一筹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所以,幽州的百姓,大多都是隐藏人口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户籍中只有百来万人口,要是作战,却能拉出来二三十万人马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乱世之中,又恢复了那种全民皆兵的制度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想要收复幽州西部,除了派出军队,还需要安抚人心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和与阎柔,就是最好的选择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直接安排他们随军西进,能劝降,就劝降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接受劝降再攻城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公孙瓒已经承认失败,放弃了幽州大部分地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相信很多聪明人都知道如何抉择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臣等领旨!”刘和等人恭敬地道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完全没有想到,能够再一次回到幽州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还是以这种胜利者的方式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真是大快人心啊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唯一的遗憾,就是没有抓住公孙瓒和刘备,让他们逃跑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否则这场复仇之战,将更加完美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阎柔也很激动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虞的仇,很快就能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众人对刘辩非常有信心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说一不二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更是说到做到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区区易京,无法拦住刘辩的步伐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公孙瓒必将灭亡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公孙康也非常认同这一点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总感觉这位可爱的白马将军,坚持不了多久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仅仅是冀州,还有幽州,都会落到朝廷手里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到时候他这个辽东王世子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能有好日子过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辽东地处偏僻,山高皇帝远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与右北平接壤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因此,公孙度并没有往南扩张,而是继续向北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完全与大汉王朝背道而驰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就是想摆脱大汉的影响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安安心心地当辽东王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可问题是,朝廷会承认辽东王的地位吗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无论是刘璋、藏霸,还是刘备、公孙瓒,都没有成功被册封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连州刺史都没有,更别提州牧,甚至封王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公孙度已经自封辽东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与朝廷天然对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公孙瓒一旦灭亡,朝廷的北伐,会不会蔓延到辽东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肯定会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只是早晚的问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所以,摆在辽东面前,只有一个选择,那就是继续支援公孙瓒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能让他挂这么快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可是公孙度会答应吗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毕竟此次出兵,不再是小打小闹,而是倾巢出动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如果不能动员足够的兵力,根本不是朝廷的对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去了也是送死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几万人马根本不够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至少要出动二十万兵力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公孙康目光灼灼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该怎么说服父亲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辽东偏安一隅,不需要参加中原大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幽州的战事呢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如果也是一如既往地忽略,以后他们就要独自面对朝廷的大军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公孙康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辽东需要挡箭牌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公孙瓒必须救下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因此,他火急火燎地奔回辽东,向父亲禀告此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并且劝说他,参与辽东之战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唇亡齿寒的道理,大家都懂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也必须要懂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朝廷越来越强大了,已经不是灵帝时期,乃至于董卓干政时期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公孙康长叹一声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的抗争之路,注定艰难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为了公孙家的荣耀,以及延续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幽州不能落入朝廷手中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抱着这样的信念,公孙康几乎是跑断腿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孙观回到青州后,果然被藏霸乱骂一通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去帮忙就算了,竟然添了这么大的乱子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早知如此,当初还不如直接不派援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如今这坑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都能直接埋葬青州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藏霸心里难受。

热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