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l六百二十四章 出土文物

更新时间:2025-03-31 09:09作者:吹九醒阅读量:2
    砖窑的气味非常呛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现在的煤炭使用,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是后世的加工煤,只是做了简单的处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降低了风险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强调过很多次,一定要通风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所以砖窑一直安排在户外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田芳和孟襄经验丰富,很快就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办法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目前还没有工人死在砖窑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改进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般挖煤的,黑砖厂容易出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大汉的事故率要高多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只不过这些都是匈奴俘虏在承受罢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收复并州的时候,给了很多匈奴俘虏一条生路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些桀骜不驯,直接送去挖煤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现在砖厂也有匈奴人的身影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在他们肆意杀伐、劫掠的时候,就应该想到这个后果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只能尽量防范,把能做的工作做好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其他的也没有管这么多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大汉这么大,总需要有人负重前行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些灰色地带算不了什么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烧制足够的砖头,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。”田芳汇报道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朕来此,不是为了催促你们,不要为了赶工期,罔顾劳役性命。”刘辩叮嘱道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圣明!”田芳抱拳道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需要加固的堤坝有多长,你们具体勘探过了吗?”刘辩问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回陛下,这项工作一直都是下官在做,目前已经测量出五十里左右!”孟襄提出啊一个恐怖的数字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五十里啊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得需要多少砖头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不敢想象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成本就是这样叠加上去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或许一个砖头不值一文钱,问题是需要的数量实在太多了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如果不是朝廷、皇室财大气粗,根本负担不起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顷刻间恢复了冷静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大不了多烧制一些玻璃弥补回来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为了防止玻璃变得廉价,市场近乎饱和以后,少府就开始控制烧制的量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没有扩大规模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基本上只有权贵之家,才能用得起玻璃镜子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些工艺品更是只在上流社会流转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大不了把玻璃的价格压到全大汉家庭都能接受的程度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当然,在没有彻底穷透之前,可不能破罐子破摔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玻璃的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可以当做钻石卖到西边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视察了一番黄河堤坝后,也没有停留多久,又渡河到了河内郡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监督了淇水的引流、改造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其中的计算还是非常复杂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既要淇水的水,又要让白沟贯通黄河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看着都觉得头疼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好在马钧就是这方面的人才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将一些算学知识整理出来以后,马钧认真学习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并且能够直接运用到实践中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些工作都是他带领团队完成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古人也是学习数学的,也就是算学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只不过这种学科,掌控在少数人手里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比读书人要稀罕多了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每一人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马钧就是如此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否则他不可能改进元戎弩、织绫机等器械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最牛逼的还是“水转百戏图”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只要把开关打开,木偶们立即击鼓吹箫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俊俏的歌女翩翩起舞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杂技木偶的表演,更是包罗万象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叠罗汉、翻滚、抛球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有的甚至在绳索上作惊险的动作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表演变化多端,惟妙惟肖,极为生动有趣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看了惊叹不已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光是这些,就蕴含着庞大的数学知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马钧是真正的人才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越到后面,发明越难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毕竟简单的东西,大多数已经被前人弄出来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马钧若是生在鲁班的时代,肯定一样的耀眼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称赞了马钧几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报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突然一名斥候匆匆赶过来,向刘辩行礼抱拳道: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启禀陛下!河道挖掘中,发现异物,竟然是一口铜鼎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子龙呢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赵将军守护在巨鼎旁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带着人马,匆匆而去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发现巨鼎的地点,已经聚满了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驾到!闲杂人等避让!”许褚吼了一声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哪怕讨论再激烈,禁卫军仍然分出一条道路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身形笔直地站在一旁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直接从中间走过,赵云在坑中,向刘辩行礼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末将参见陛下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点头示意,随后将视线转向青铜鼎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此刻这个大家伙,只露出了两只耳朵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赵云正命人小心翼翼地刨土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生怕破坏了铜壁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看了几眼,不知道是什么鼎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过他可以肯定,这玩意一定是真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谁有这闲工夫埋下这么一个大鼎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就算是想骗骗刘辩,也要看看有没有充足的时间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明显就是第一次出土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这该不会是九鼎吧?”曹昂弱弱地说了一句话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也不敢肯定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身为散骑常侍的他,刘辩出行,他也跟了出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所谓九鼎,就是夏商周三朝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并且命令天下九州的州牧,贡献巨量青铜,铸造九鼎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象征九州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只不过后来天下大乱,九鼎不知道跑哪里去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迷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现在一个大鼎在河内郡出土,很有可能是被用来镇压山河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过也不能说得这么肯定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后世仿制的九鼎也不少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曹昂都这么说了,群臣也都明白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纷纷说是九鼎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九鼎问世,此乃祥瑞啊!”马钧也忍不住赞叹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以前就是一个愣头青,只知道埋头研究,搞发明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如今多年过去了,官场也将马钧打磨得圆滑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不管是不是九鼎,先一口咬定再说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如果有人说是假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麻烦你拿出证据来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杠精也不敢拿出来啊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否则得罪这么多人,任何人都吃不了,兜着走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九鼎啊――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没有被这些高帽子盖晕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些大工程耗费着国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如今出土了祥瑞,也算是给百姓、朝廷一个交代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毕竟这是刘辩一力推行的工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九鼎就九鼎吧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默认了此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曹昂直接一口就咬定了此事,奏报中声称发现了九鼎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马钧亲自写了文书,向洛阳汇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整整花了一天时间,巨大的青铜鼎才露出原貌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沉重无比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没有人能够抬动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马钧正在动用机械,刘辩阻止了他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许褚、典韦、关羽、张飞,你四人去试一试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末将领命!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四将都是超凡,武力都超过了95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真正的盖世猛将!

热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