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五十八章 孟津发展

更新时间:2025-03-31 09:09作者:吹九醒阅读量:2
    孟津港距离洛阳很近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自古以来,就是黄河渡口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朝廷在此设立“孟津关”,就是为了抵御来自这个方向的敌人,成为洛阳的“卫星城”之一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由东向西,必须经过虎牢关,才能进入洛阳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可是除了虎牢关,还有其他地方能够抵达洛阳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比如说黄河渡口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只不过很少有人这么疯狂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大军同时渡河,危险性很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而今司隶之地非常安全,四周没有敌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作为河运的中心点之一,孟津港的地位非常突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计划在此修建一座港口城市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来承接来自北地的货运,二来缓解洛阳的人口压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,刘辩在位时期,对于户籍的管理,非常稀松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其实,除了汉字文化圈,世界其他地方,几乎不存在户籍制度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古代的户籍,就是为了方便管理百姓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将百姓限制在一地,不能随便离开户籍地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限制百姓交流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就是为什么大汉各地,风俗各有不同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就连官员拉帮结派,也会有“乡党”之称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是一种特色,也是一种压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大汉百姓是容易管理了,可是也造成了各种奇怪现象的发生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连村里都出不了,一辈子困在一亩三分地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两个月去一次集市,就是见过世面的人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如果能去县城一趟,那不得了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定是村庄里非常有出息的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走出县城,去到郡里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肯定是村里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认为,不能以现代的思想,去看待这个时代的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就好像远古时候,人们用贝壳当流通货币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有人好奇问了,那去一趟海边,岂不是发财了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没错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是能够发财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可问题是,你知道海是什么吗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就像宇宙里有一颗星球,全都是黄金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外星人嘲笑我们为什么不去捡一样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政策必须符合这个时代的规律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能做的,就是不断地促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其中户籍管理的稀松,就是一项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给所有人机会,到处走走看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无疑会加重官府的管理艰难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个人若是犯罪,只要逃到隔壁县,那就没人管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也管不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没能力管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千里追凶在古代几乎不可能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就是户籍制度存在的必要性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为了方便人们出行,又避免纵容犯罪,刘辩在其上,引进了明朝的“路引”制度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所谓路引,就是户籍百姓要离开户籍地百里之外,必须上报当地官府,由官府出具“介绍信”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否则就是违法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没错,在古代到处乱窜的人,可以随便抓起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路引上清楚地写着,这个娃要到哪里去,要办什么事,盖上公章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沿途的关卡与州郡才会放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户籍的管理,就是这么严格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引进“路引”制度,又放宽了“路引”政策,扩大到了一郡之地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也就是说,百姓离开郡里,才需要当地官府开证明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而商人的路引,则会更加宽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宽松的管理,就会导致人口流通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有利有弊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洛阳城身为国都,自然聚拢了各地的百姓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对于这种大都市,刘辩又开辟了新的应对方式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也就是“居住证”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也就是将流动人口的管理,从地方户籍官员那里,移交到了洛阳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在洛阳,工作的机会很多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能够奔来洛阳的,哪一个不是图着发财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需要一批有上进心的百姓,颁发了“居住证”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也造成了洛阳人口的膨胀,洛阳百姓工作机会减少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所以分流就很有必要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孟津港就是这样一个地方,商业气息很浓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到时候码头忙忙碌碌,肯定需要打量的搬运工,以及各种工种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一到孟津,就感受到了那一股荒凉的气息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缺少人气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主要码头已经建造完毕了,能够容纳数百艘货船同时卸货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船舶停驻点,足足安排了三千以上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其实按照现在的水运规模,十艘同时装卸就够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可惜刘辩坚决反对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以洛阳地区的人口而言,物资一定会源源不断地运输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难不成以后拆了又建,建了又拆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宁愿多花点钱,一步到位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大运河繁荣昌盛了上千年,刘辩根本不需要担心港口荒废的问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哪怕是乱世,还需要运输军事物资呢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第二个需要解决的,就是孟津港的人口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有人才能繁荣起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除了一开始就安排好的位置,刘辩决定迁徙洛阳百姓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想要吸引人口,非常简单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针对洛阳户籍、又没有住宅的百姓,推行了一套商业贷款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零首付”购买住宅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有资质的百姓,只要一个季度还一次款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月供根本不现实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目前只有洛阳的官员,能够享受到“月薪”政策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在以前,官员的工资都是一年发一次,更何况是普通百姓呢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恐怕连钱长什么样,都不知道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这也是为了推行一个季度,发一次工资的理念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在洛阳经商的老板,都必须遵从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第二批人口,就是从居住在洛阳的外地百姓着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只要在洛阳工作满三年,由掌柜或者老板开具“辛勤工作证明”,就能落户到孟津港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为了防止这些老板为富不仁,刘辩安排了举报信箱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偷税漏税,都可以匿名举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形成员工和商人相互监督的管理模式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以上的条件,还可以放宽松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那就是拖家带口的,上有小,下有老,可以免除房贷利息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对单身狗造成一万点暴击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是,大汉需要恢复人口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结婚,生子,都必须鼓励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洛阳会成为刘辩试手的窗口,以后再逐渐面向各州郡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光是贷款买房这种操作,朝廷大臣没一个看得明白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逼迫庞统去学习,这才有了一个帮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就这样,庞统还对孟津港的“盈利”抱有怀疑的态度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认为,十年内,孟津港发展不起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,刘辩挖运河的速度太慢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京杭大运河在隋炀帝的奋发图强之下,很快就贯通了南北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不行,大汉不是不能折腾,而是没有必要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至于普通百姓,根本没有想这么多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有房子?还是贷款买?直接能住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管它这么多,先跟着朝廷的脚步走。

热门评论